从1935到2020在线看

-------------------- 第245章资本主义的极限 --------------------(第1/3页)

一队六辆,拥有五对负重轮的坦克车队,吐着黑烟,以履带行军的方式,正在通往莫斯科的公路上奔驰着。长长的坦克车队后面,还跟着三辆装满零配件的维修卡车。

该车队是从乌克兰哈尔科夫出发,一路驶向莫斯科,以超过四十五公里的平均时速行军,除了两次在途中停留,休息,补充燃油外,余下的时间都在赶路。其间有三辆坦克在半路上出了机械故障抛锚,掉队维修,但余下的三辆,却还是一路顺利地前进。

在跑了接近一天一夜的时间,其终于在莫斯科时间下午五点整,三辆坦克顺利驶到了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坦克训练基地。

到达目的地后,领头车上的四名车组成员跳下坦克,其中三位个个疲倦不堪,只有一位黑眼睛黑头发的年青人还保持着极旺盛的精力,下车后他第一时间就挨个地检查到达目的地三辆坦克,观察其履带、扭杆在长距离行军后的磨损情况。

“年青真好呢!”

车组成员中,年龄最长的车长科什金羡慕地看着活力无限的年青人,感叹着道。

去年年底,哈尔科夫坦克厂的设计科什金接受了斯大林下达的设计全新“三十吨级”坦克扭杆悬挂坦克的计划。

在拿到设计要求的同时,斯大林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大堆设计资料文件,要科什金作为设计参考。他拿到手后一看就傻了眼。

那是一份不完整的坦克车族的改良升级资料图,从最初的“20吨”级别的设计原型,升级到到26吨,以及最终的32吨终级版三种规格,资料里包括了许多关键性的数据。

这些不完整的数据,虽然不能帮他直接抄袭出一款坦克,却帮助年青的科什金团队在设计过程少走了无数的弯路。

用了半年的时间,科什金博士就先后造出了六辆样车,然后开始了漫长的测试完善工作,其中更在八月十日这天,依斯大林的要求,整整六辆测试用的样车,组成车队从哈尔科夫驶出,以履带行军的方式,跋涉超过六百五十公里的距离驶到莫斯科。

六百五十公里的长途履带行军,最后能有三辆坦克顺利到达目的地,其性能已经很让人满意了。

十分钟后,年青人向科什金报告道:

“六号车好几处扭杆变形严重。二号车有几处扭杆连接部位变形,一号车情况良好。”

科什金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点点头:“黄,真要感谢你了,要不是你,a20方案进度也不会这么顺利。”

年仅四十岁的设计师科什金说的都是真心话。

这次从哈尔科夫出发,他带来了三款不同重量的坦克20吨(1、4号车),26吨(2、5号车),32吨(3,6号车),每款各两辆。一路驶来,每款型号恰好各有一辆因为机械故障而半途抛锚,落在了后面。

其中仅有二十吨重的一号车与其他两车相较体型明显小了一大圈,上面装载的火炮口径也明显比二号车小了一圈,其上面装备是苏联刚刚研制的57毫米口径,42倍径的坦克炮。

而2号车上装倍的是76毫米口径/43倍的坦克炮。

至于那辆勉强完成长途行军测试的32吨重的六号车,虽然车体是为了85毫米坦克炮设计,但是因为火炮还未开发完成,所以只是简单粗暴地在车体里增加了铁块负重进行极限测试。

一个小时后,第四辆测试车,另一辆20吨级的“轻型”坦克也自行开到了目的地,到了当天傍晚,其余两辆掉队的坦克也先后到达。

三天后,长途行军的坦克,在进行了维护休整后,又在斯大林面前进行了一次测试表演,其中表现最佳的,就二十吨级别的一号和四号车,一号车安装的是57坦克炮,而四号车安装的却是76毫米的榴弹炮。

事后,斯大林在看了科什金交上来的测试报告,询问道:

“第一批a20坦克可以开始试生产了吗?”

“基本上没问题了。有黄的相助,一些隐藏的机械问题都被发现解决了。”

科什金看着斯大林身边的黄克点头道。

黄克也跟着向斯大林报告道:“毕竟只是20吨的车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比26吨和32吨的都要少很多。以小日本那身家,到战败这车对付他们都不会过时。只是可惜柴油发动机还没有准备好。”

“那就马上开始生产!远东那边非常需要新式坦克,t26和bt7都太脆弱,而t28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红军的坦克兵非常需要你们优秀的设计。”

而后这款被批准开始量产的坦克被斯大林命名为t50坦克,在苏联红军的战斗序列中,其被定性为了“轻坦”――20吨重的“轻坦”。

至于另外一款正在解决残余机械结构问题“26吨”级别的坦克,则提前得到了未来的序列编号:t34。

历史上苏德战争爆发前昔,苏联确实开发出了t50轻型坦克,其标准全重仅有14吨,但装甲防御力堪比t34,主炮为45炮,最大时速60公里。无论是在后世的坦克游戏里,还是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