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旗历史中考真题

第六十一章 盆子由昱登王位(下)(第1/4页)

“前所议者”是什么?

就在年初正月间,过了正旦后不久,曹幹和张曼、耿纯等心腹人私下里商论了一件事。

歼灭了景尚、王党部之后,徐、兖诸部义军都各自有了一定新的发展。曹幹打下了东郡,这不必再多说;董次仲请爰曾相助的时候,爰曾就在计划打平原,他现已开始了对平原的攻势,固然是他尚未能将平原郡尽数拿下,但也已经打下了两个县;刘诩那边,也更进一步的加强了对千乘郡的控制;力子都虽然是越来越耽於享乐,彭城这个重镇,他仍是还没有倾力去打,可也进一步的向南发展,新近得了泗水郡内泗水以北的一些地方;刘昱也有新的发展,他把丰县、沛县南边,夹在梁郡与楚国之间的萧县给打下了,——话到此处,不妨多说一句,刘昱下一步的发展打算,他当然是不会与曹幹说,但通过他打下萧县这一举动,曹幹却是大略已有所判料,其下一步要么是向东发展,与力子都争彭城这个重镇,要么是向南发展,图谋沛郡,此且暂亦无须多言,而除了曹幹以外,诸部义军中发展最大的当数樊崇部,樊崇部本就实力最强,歼灭了景尚、王党部后,他做为徐兖义军的盟主,越发是威震徐兖,逄安等亲自领兵北上,已差不多是尽得青州东部的北海、胶东等郡之地。概而言之,必之歼灭景尚、王党部之前,方今之徐、兖的诸部义军都已是更加的壮大,整个的徐、兖之地,现下仅陈留等寥寥数处还没有被义军占据,余下的基本上都已经被诸部义军得取!那么,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曹幹认为,徐兖义军内部的组织形式也就应该随之出现新的变化,以适应新的形势。

他提出,形式发展的太快,去年十月份时,樊崇所称的“更始公”的称号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整个徐兖之地差不多都已成盟内诸部义军的地盘,则做为盟主的樊崇,若依然还以“公”为号,显然的就名不符实。他与张曼、耿纯等议到,以为樊崇当更进一步,冠以王号。

张曼赞同他的这个意见,并且提出了另一个樊崇宜当冠以王号的理由,他认为,如果说去年在组盟的时候,樊崇於盟会上拜十一公,是权宜之计,是於盟约初成之际用以团结会盟之诸部义军的必要措施的话,那现在,通过歼灭景尚、王党部,樊崇在徐兖诸部义军中的盟主地位已是较为稳固,诸部盟军组成的这个会盟,也已经是更加牢固,如此,樊崇做为盟主,理当再拔高一下他的身份,以示与其他诸部义军之大率的不同。简言之吧,就是现下到了把草台班子正式化的时候,到了把现尚颇松散的这个盟会变得更加紧密的时候,到了需要更明白无误的明确盟中尊卑的时候了。耿纯也赞同曹幹的此意,并对张曼的话做了个补充,认为樊崇若於此际,改以王为号,不仅可以明确盟中尊卑,而且还能以此,起到更加团结盟中各部之义军的作用。则是说了,为何樊崇称王,会起到更加团结盟中诸部义军的作用?他称了王,地位高出了诸部义军,诸部义军的大率岂不应该是不快才对?不高兴的大率可能会有,但从另一面来说,称了王后,樊崇的威严在盟中肯定也即会因此而变得更大,对诸部义军的控制力亦就因此而会变大,由此,则确是如耿纯所言,能够起到更加团结盟主诸部义军之效用矣。

唯是曹幹之此议,张曼、耿纯等虽都赞同,毕竟进言请樊崇称王是件大事,诸部义军大率的反应需要考虑,所以曹幹在与张曼、耿纯等商论过后,只是在平时写给樊崇的书信中,略有提及此议,但直到现在,还都没有公开的、正式的向樊崇提出这个建议。而下,王莽新一轮来讨徐、兖的兵马即将出发,从时机上来讲,却是到了可以公开、正式的向樊崇提出此建议之时了!——为何这么说?当无外敌时,贸然若建议樊崇称王,诸部大率中必然会有异议之声,可现在与景尚、王党领兵来讨的情况相同,外部又出现了敌人,则趁此机,以为更便於应敌为由,进上此言,诸部大率中的异议可能就会变少,可能他们的抵触就不会那么大了。

听了耿纯的建议,曹幹先是未有就此说话,而是就即将再来徐兖进讨的这支王莽部队,细细的询问耿纯,问他说道:“伯山,莽贼所重整之此欲再犯徐兖的兵马,你友人信中可有言,计有多少?主将何人?”耿纯答道:“明公,纯友人书信中,对此俱有言及。将已选定两人,主将王匡,副将廉丹;兵马总计至少十万!”

曹幹对王莽朝廷的官员知道的不很多,但王匡、廉丹两人,他是知道的,非但他知道,张曼等也都知道,甚至曹幹部中的不少义军将士也都知此二人之名。无它缘故,这都是因为王匡、廉丹委实是莽新朝中的一等大员,显贵高官。先说这个王匡,系王舜之子,王莽之侄,早在王莽篡汉肇新之前,就被拜为了同心侯,莽新建立后,初为太师将军,现继其父早前之位,亦高居太师之位。莽新朝中最高级别的显贵分是四辅、三公、四将,其中四辅是上公,即位在三公上,而又四辅之中,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太师。也就是说,太师这个职位,在莽新朝中,端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群臣之首也。再说廉丹,廉丹在莽新朝中的地位也很高,他曾经出任过宁始将军等职,现为四将之一的更始将军。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