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首富独生子
第40章 论商(第1/3页)
蔡清华望向周贻瑾,周贻瑾笑道:“怎么样,我说过,三少不会答应的。”
蔡清华摇了摇头,似乎无法理解。
周贻瑾道:“别人能进这个棋局,也许会受宠若惊,但我们三少却是从来不甘心去做别人的棋子的,无论执棋者是谁。”
蔡清华冷笑:“不想做棋子,那是想做棋手了?可是做不做得了棋手,也得先看看自己是什么身份,处在什么位置!以当下局势而言,还奢言什么不想做棋子,这等意气用事才是真正的愚蠢。”
“不敢不敢。”吴承鉴说:“吴某人算什么东西?敢在大方伯、和中堂面前做棋手?不敢,不敢。不过嘛,吴某以为,大方伯若真是士林清流、国家栋梁,就不应该这么对待我们吴家。”
“你们吴家怎么了?”蔡清华道:“大方伯愿意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你们吴家来办,那已经是极之看重了,你还不满意了?”
“不敢,不敢!”吴承鉴道:“吴家是做生意的,商贾在士人眼中,乃是贱业,但蔡师爷可知道,商贾之中,亦有国士。”
“国士?”蔡清华冷笑道:“黄山谷云: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商贾之流,其在士农工之末,连士都算不上,还敢称国士?”
吴承鉴道:“要论一个人是不是士,是世俗说了算,还是圣贤说了算?”
蔡清华道:“自然是圣贤说了算。”
吴承鉴道:“考科举走仕途的人才能叫士,这其实是赵宋以后世俗的说法。但古代圣贤可不是这么区分的。孔圣人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之士。也就是说,一个人立身有道德底线、行事能明辨是非,在这个基础之上出外办事,能够不辱君命,便可谓之士。可见圣贤区分国士与宵小,不是看身份与职业,而是看他的行为、道德与操守。相反,那些虽然做了官却不称职的人,圣人是怎么说他们的?‘今之从政者,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蔡清华哈哈一笑,心想这个满广州人人都称之为败家子的宜和三少,原来倒也读书,便道:“好,算你说的有理。可是你们商贾之中,有这样的人么?岂不闻圣人云:为富不仁,为仁不富。说的就是你们这群终日追逐蝇头之利的奸商。”
吴承鉴道:“可圣人也说,君子的境界是贫而乐、富而好礼。若我们富而好礼,那不但是士,且是君子,而不是奸商。”
蔡清华道:“你敢说你们吴家做到了?”
吴承鉴道:“不敢说已经做到,但我们一直都以此为追求,一家子有志于此道而且二十多年来积极践行的人,这不就是士了吗?”
“哦?”蔡清华道:“愿闻其详。”
周贻瑾不经意地看了蔡清华一眼,便知从这“愿闻其详”四字开始,师父就要被三少装进去了。
——————
就听吴承鉴道:“天下谁都知道,我们十三行与普通商人不同。乾隆十年,圣天子从广东商行之中,挑选出其中财力雄厚的五家作为保商。被选中的保商,必须承保外国商船到粤的贸易和纳税,承销进口洋货,承办出口华货,甚至就是外商的仓库住房、工役雇佣,也全都由保商负责。此外,洋人若有向官府交涉禀报事宜,不能直接接触官府,也必须由保商代为转递,保商还要负责约束外商的不法行为。可见我们十三行的保商,从一开始就不是普通商人,而是有实无名的皇商,是奉行君命,为国聚财。”
“按理说的确如此。”蔡清华道:“然而我到广州之后,看到的却是你们这群保商,借着圣旨垄断华洋贸易,为自家赚得金山银海,生活更是奢靡无度,这也敢自称奉行君命、为国聚财?”
“生活是节俭还是奢靡,这是小节。管仲的生活也不节俭,但孔圣人仍然称他仁。”吴承鉴道:“当然蔡师爷说的没错。我们保商之中,也分有三等,其中最下等的保商,的确是借着圣旨垄断谋利,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真货也卖,假货也卖,好事敢做,坏事也敢干,甚至就是违法犯禁、祸害国家的事情,只要利之所在,也敢出手,卑躬屈膝的事情也是趋之若鹜,为了钱银养就一副奴颜媚骨,这样的人也就是世俗所谓的奸商。就是这样一帮人,把我们商人的声誉都给败坏了。
“至于第二种,他们做生意讲究良心,讲究底线,讲究货真价实,讲究公平交易,这样的商人,真可谓良心商人了。若再讲一点义气,那就是卢关桓这般人物了,这是商人中的中品人物。”
蔡清华自觉已经猜到了吴承鉴的诡辩套路,笑问:“那么上品呢?”
吴承鉴道:“上品之商人,是要在货中立品,在商中立德。他们不止在做买卖,还要做货品,不但要做货品,还要立德业…”
蔡清华听到这里,大笑了起来:“古人云,天下有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天下读书人学问再大,也只敢求立言,便是大方伯这等大儒,也不敢说自己已经立德。而你告诉我,区区商人之中,也有人敢自称立德?”
吴承鉴道:“不敢自称太上立德。但保商之中,的确有一二户,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