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物理专业

第400章 李奇维同获双诺奖!四冠在身!举世无双!世界震动!(第1/4页)

第400章 李奇维同获双诺奖!四冠在身!举世无双!世界震动!

时间进入1917年后,物理学界终于平静了下来。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段平静期是在酝酿更大的爆发。

欧洲科学界也不再关注亚洲。

虽然物理奥赛、于隐论文等事件,让亚洲出尽了风头。

但是不管是欧洲还是亚洲的科学界人士都很清楚。

格局并没有改变。

欧洲依然是科学的绝对中心。

亚洲现在连后来居上都算不上,最多是站在了同一赛道上。

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在前方奔跑的欧洲各国而已。

所以,亚洲各国都在蛰伏,积蓄力量。

而欧洲则不敢掉以轻心。

因为亚洲无论怎么落后,只要布鲁斯·李还存在一天,那就不容忽视。

他就是亚洲科学界的定海神针,也是绝对的领袖。

欧洲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在等待战争的结束。

百废待兴,既是灾难也是希望。

经历了如此变故,物理学,乃至整个科学,一定会重新迎来辉煌。

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下,科学之城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美国不少科技公司,已经派遣考察团来此调研。

作为亚洲的科学中心,这里未来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那些资本家财团们很明白,时代的发展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现在最赚钱的都是高科技,而不是传统的原材料贸易。

这是新贵和老钱之间的争锋。

国内的科研工作者们,通过华夏科学社的关系,不少人已经愿意迁徙到科学之城来。

因为现在国内的形势越发严峻,很多人的研究甚至都受到了影响。

而科学之城无疑是一片净土,吸引着无数技术人才。

对此,李奇维来者不拒。

他可不会放过这么多宝贵的财富。

一座座实验室、研究所拔地而起。

从数学物理化学到机械石油农业,凡是和科学相关的领域,科学之城无所不包。

此外,印度、樱花国等国家,也经常派出教育科学交流团,赴华夏和科学之城参加学术活动。

1917年8月,第一届泛太平洋科学会议,在华夏的上海举办。

来自十多个国家的两百多名科学家们,齐聚一堂,讨论学术。

本次会议的范围涵盖了各个领域,是一次较为松散的学术会议。

华夏作为东道主,科学社承担了所有会议工作。

在大会上,亚洲各国的学者们慷慨激昂、谈笑风生。

让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学者们赞叹不已。

“亚洲,尤其是华夏,在科学领域已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了。”

会议最后,李奇维作为大佬,公布了第一届亚洲科学奖的名单。

其中于隐毫无疑问获得了物理学奖。

这也让亚洲科学奖的含金量瞬间上升,成为亚洲学者争抢的最高荣誉。

1917年10月,消失了一年的物理诺奖终于出现。

因为战争的原因,1916年的物理诺奖没有颁发。

而今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巴克拉,凭借元素的特征X射线辐射,斩获诺奖。

李奇维当年执掌国王学院物理系的时候,巴克拉就是他的左膀右臂。

在他不方便的出面的情况下,对方干了很多事情。

所以,外界都知道巴克拉和布鲁斯教授的关系莫逆。

以巴克拉的成果,只能说堪堪够得上物理诺奖的标准。

所以,他的获奖,从某种意义而言,体现了李奇维在物理领域的超然影响力。

巴克拉在李奇维选择回国后,他本人也选择离开国王学院,转去爱丁堡大学当教授。

同时,在李奇维的推荐下,现任国王学院的物理系主任是理查森。

对方已经从美国普林斯顿镀金完成,正式返回英国。

而他的博士生兼妹婿,戴维森,正在匹兹堡的卡内基技术研究所工作。

巴克拉获奖的消息,让所有研究X光的物理学者们都沸腾了。

伦琴、劳厄、布拉格父子,再到现在的巴克拉。

与X光相关的诺奖的成果,竟然达到了惊人的四个。

这一切都归功于X射线是非常成熟的物理现象了。

物理诺奖委员会有绝对的把握,保证这些成果不会出错。

于是不少研究物理的人说道:

“量子论虽好,但X光或许更适合普通学者。”

“大佬有大佬的领域,我们有我们的领域。”

远在美国的康普顿非常兴奋。

他觉得布鲁斯教授简直就是神人。

对方建议自己从X光入手研究,现在看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