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物理学家

第151章 华夏,我来了!(第1/2页)

1903年2月1日,李奇维租住的家中。

众人正兴高采烈地讨论即将开始的回国之旅。

李奇维把归国时间定在了2月5日,预计在3月1日抵达广州港口。

王路遥像个小鸟一样,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奇维哥哥,你觉得我带什么礼物,回去送给伯父伯母比较好。”

“哎呀,我买了好几件,不知道最终选择哪一个。”

李奇维笑道:“那个瑞士金表和项链珠宝就很不错。”

“我父亲母亲应该会很喜欢,肯定要夸赞你的眼光独到。”

王路遥听后心里美滋滋的,跟吃了蜜一样甜。

她现在已经把自己当成未来的李家三少奶奶了。

香岚则是在整理李奇维的所有贴身物品。

里面甚至有几件让他都觉得不好意思的东西。

“香岚,那些太旧的可以扔掉了,反正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

“而且回去后,我基本也不会穿国内的长袍了,实在不习惯。”

香岚笑着说道:“少爷你不要了,那就留给我,我回去送给我家的亲戚们。”

“他们可舍不得花钱买新衣服,伱这些都算半新呢。”

香岚的家庭不富裕,包括她整个家族,都是清朝的普通老百姓。

平常根本不会在吃喝穿用上浪费钱。

李奇维也知道她家情况,于是就随她了。

他自己只留下几套西服,其他的一概不要。

作为立志要办新教育、新大学的人,他想从细节做起,给其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三的东西就麻烦了,他的手枪倒还好隐藏,但是长枪就无法带上轮船了。

这一次,李奇维可是下足血本,乘坐的是超豪华的轮船。

自然对安保十分严格,长枪这种大块头的东西,基本不用想了。

明晃晃的,实在无法光明正大带走。

他的长枪是在来到英国后自己组装打造的,仿造的就是他在国内的那柄。

虽然不是正版,但是日久生情,兵器就是李三的情人,他也有点舍不得了。

但是最终只能无奈妥协,他将长枪送给了新任驻英大使张德彝的一个护卫。

两人一见如故,私下里经常交手,以武会友。

能在异国他乡,遇到一个同样懂华夏武术的人,那种惊喜之情无法言表。

文武殊途,李三一身轻,没带几件东西,但是何育杰三人就不一样了。

他们每个人的行李足足有五大箱,里面装满了各种自然科学的书籍报刊等。

这些都是三人平时在阅读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总结的。

然后按图索骥,把对应的参考文献都买到手。

这个时代英国的书籍印刷非常发达,买书不是什么难事。

甚至你有内容,也可以找厂家定制。

因此三人跟貔貅一样,只要觉得重要的东西,全部一股脑买下。

而且用的都是自己的钱。

为此,较穷的何育杰,还另外两人借钱买书,搞得很有一番雅味。

何育杰现在非常自信,他连回国后想教授哪些课程都规划好了。

力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甚至连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也在他的课程之中。

这可把李奇维看的一愣一愣的。

心道你真能讲好这两门课吗?

然而,何育杰早有打算,讲不好就直接摇人,请出李奇维,一切迎刃而解。

而且他还自己翻译了很多国外的教材,一方面能锻炼自己的科技英语能力,另一方面则加深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李奇维非常欣赏何育杰的做法,他让夏元瑮和徐启泰也同样操作。

另外受到李奇维编写教材的启发,三人也各自编写了适合自己风格的教材。

对此,李奇维没有插手和过多干预。

草莽初辟,最怕的就是开始就定下死的规矩,不能灵活应对现实环境。

教育更是如此,最讲究因材施教。

虽然他有一整套的高等教育方案,但是并不是所有细节都适合这个时代。有些东西,需要在一线的何育杰他们去摸索、调整。

这样,才能走出具有华夏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

难怪真实历史上,何育杰和夏元瑮能成为华夏物理学的先驱,为华夏培养了第一届物理学本科毕业生。

单凭他们这份对教育的热爱,对物理的执着,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真心。

学习物理也许不会让肉体强大,但会让灵魂无比强大。

除了学术领域,实业领域的胡喜忠,他的变化也极为巨大。

现在他已经逐渐有了后世老总的气势。

这一年,随着他不断地学习,深入了解当前世界最顶级的公司,他才明白三少爷的野心到底有多么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