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年开始什么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居于首要地位

第72章常凯申的咆哮,黄埔同学会(第3/4页)

率军围攻松潘

时,他见势不妙,抢了匹马,跟着当地的藏骑兵一起西逃,逃到西康去了。算是全军覆没的第一师中,仅存的最后一根黄埔独苗。(此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杀妻张)

这么多的黄埔生聚一起听伍主任讲话,上一次经历这样的场景,大概是快十年前,北伐前的事了吧。

正面对着这群人讲话,讲解红军俘虏政策、宣传革命主张的伍豪,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另一个学生,终于经不住“一年炒黄豆全包”的诱惑,悄悄地走过来,站在他背后背对着他,然后举起右手,放在胸口高度,食指中指摆出个剪刀胜利的姿势。

几乎就在姿势摆出的瞬间,几台早就准备好的,二十一世纪产的摄像机,手机,数码照机,咔嚓咔嚓拍下了这一镜头画面。

由于这些21世界的摄像设备极先进,伍豪没有发觉后面发生的事。做了亏心事的林虎三羞耻地离开,那些手持相机的拍摄者也悄无声息地退下。而后,罗炳辉却大大方方地以“龙行虎步”的姿态走过来,不光是他,还有徐帅,刘帅,叶帅,聂帅等多人,排成一排,背对伍豪和“众多黄埔生”一起拍了个“合影”。

这一切,自然都是黄克安排的。

拍照的摄像师,是正好随胡宗南第一师采访的英国记者。胡宗南此人好虚名,本就爱找记者摆拍鼓吹,此番入川剿匪,也不忘记带上记者。这名英国记者跟着他从松潘长途行军赶到包座这一带。第一师覆灭时,这位英国记者倒是脑袋灵光,并没有跟着他一起撤退,而是很冷静地待在寨子的师指挥部里等着被红军俘虏——他知道胡宗南所部大败肯定是条大新闻,自己留着不走可以在第一时间采访随后的“匪军”。

不得不承认,这个时候的洋人记者在某些地方还是很有勇气和节操的,比后来各种“发明”新闻的BBC后辈们不知高出几个公海舰队去。

红军俘虏他后也没有亏待他,而黄克的中二之魂,却在大胜后发作,在他的指使下,先是用两条哈德门香烟收买了卓部长,由卓部长出面要求这个英国记者帮忙拍些“胜利照”,英国记者当然是求之不得地答应了。

而后,也就有了这张名为“黄埔同学会”的照片的诞生!

不过这张照片,最后还是没有按黄克想法,被登在各地的报纸头条上。

原因是被发现的伍豪阻止了——理由是污辱俘虏人格太甚。

黄克的作法,一是污辱人格,有违红军政策,其次也是担心这些照片放出去,委员长见了后破罐子破摔,不要这些人了.....

所以,胶片被当场销毁!

事后黄克还受到了“批评”,说他的作法违反了红军的俘虏政策。和他一起连带着被批评的还有被他说动一起胡闹的那些未来的元帅们。

幸运的是,伍豪同志销毁的只是胶片照,英国记者拍照时,黄克和卓部长,也拿着21世纪的照机偷拍了很多,事后在老帅们的配合帮忙隐瞒下,被偷偷地藏了起来——这帮未来的元帅们当时虽然被伍豪训得直点头认错,但心里其实都爽得很呢。

相关的照片,在很多年后,被翻拍处理后,方才被冲洗出来公布于众。

此番围歼第一师时,各部队接到的指示,就是尽可能多地生俘其军官,而目的正是为了用这帮“天子门生”和常凯申作交换:比如交换被关押各地的**员,被俘红军等等。松潘-包座战役,红军取得了全胜。胡宗南集团的完全覆灭,意味着常凯申对中国西北的控制力完丧失。此消彼长之下,现在的红军在得到了第一师这个超级血包大补之后,战力几乎翻升了一倍!

而整个西北,与川北相邻的几省,国民党中央军在这儿机动兵力,此战后几乎归零。余下的,仅仅就是西北三马,杨虎城部这些“二三流”军阀。(1935年的“三马”势力此时并不强大,只是因为特殊的组织结构,加上地广人稀,可以击败却很难消灭的臭虫)

现在的红军,只要出川,很容易就可以在陕、甘、宁三地拿下很大的一片地盘建立根据。不光是如此,川北地区这边的这盘棋也完全活了。川北地区经过此战,不但中央军主力全灭,当地的各种地方势力,也被彭帅的红三军一举打垮。

川北此地,交通实在恶劣,大片无人区,易守而难攻。红军占了先手占据此地,只要留下一两千人左右的部队“游击”,就可以轻易地控制此地,令其成为紧连的甘肃南部地区的天然屏障。

要知道,整个川北地区,其实都是不适合大军驻扎和长期作战的。就算常凯申调动几万大军来川北,红军上千号人往山里一钻,光是转圈就可以把他们绕死饿死。——因为这儿人烟少,难以筹粮,后方运输更是会把人逼疯——胡宗南在松潘这一带能投入五万人,就已是其极限,但这也是占了有甘南支援的优势,但实际上也只能支持几个月,久了后勤也会被逼疯。

但红军马上就要出川,甘南入手。常凯申要进川北,只能从四川内调兵和运送补给,那可是要走更多更难的草地和大片无人山区的,比松潘甘南这一线还要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