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年1月末~3月下旬

-------------------- 第124章援助 --------------------(第1/4页)

刘家村的战斗,在一小时内就结束了。两支队伍会师后,这边部队在打扫战场,带头的粟裕和黄克会面,了解了他的能力,知道了他带来的补给装备的数字,大喜之余,立刻在第一时间就制定了第二波的作战计划。

这一回,他盯上的目标,正是昨天要黄克“绕道”走的另一处隘口的白军。

在后世的军迷论坛上,谈起解放军中的“名将”,对“粟大将军”最多的评价就是“尽打神仙仗”――都是“战机稍瞬即逝”,“容错率很低”,刀尖上跳舞,风险极大的仗。

不过这也和他所处的战区环境有关,总是敌我实力对比相差悬殊,并非爱打,实则不得不打。

除了李润石这种“天降猛男”,明明没上过一天军校,自学就“无师自通”,看一堆乱七八糟的史书兵书甚至三国就能成材的异类外,其实所谓的“名将”,都是大浪淘沙,死人堆里爬出过,过滤出来的。

要有才华,也要有一点运气。

从南昌起义,到五次反围剿,再到后来的三年南方游击战争,八年抗战,无数的逆风仗,苦战,血战,无数次的开局就是“敌方十倍于我”,“噩梦难度”任务压力与磨练,方才锻造出后世这位“尽打神仙仗”的粟大将军的威名。

第二场战斗在当天下午发生,这是一场标准的山地伏击战。、

战前,粟裕故意将刘家村之战俘虏的白军尽数放走,无伤的三百多号人仓惶地被驱赶着向北逃窜,顺带给隘口的白军带去了“刘家村遭遇上数千匪共的突然袭击,火力强大,难以抵抗”的警报。

释放的俘虏中,甚至包括了被俘的白军营长刘德旺。因为全军覆没,这人为了逃避事后军法处的追责,在向友军报告威胁时,更把袭击他的红军部队人数,夸大吹成了数千人。

由此造成的恶果,就是那处以龙泉保安团和杂牌军组成混和部队,直接被吓得魂飞魄散,三百多号人当场就拔营向龙泉方向逃窜撤退,结果半路上一头栽进粟裕事先预设的伏击圈里。

一阵机枪猛扫,几发炮弹轰过去,埋伏在暗处的黄克和艾琳娜再操纵狙击枪挨个干掉骑着马,领头的看似军官的人物,只是一顿饭的功夫,四百多号人就集体举枪投降――其中近百名俘虏是刘家村这儿放掉逃过去的,这群人一天之内被俘虏了两次。

两战之后,粟裕游击队缴获的枪枝超过了七百条,战马五匹,几乎抵得上黄克要送给他们的枪枝数量了。战后的几天,附近的白军听说龙泉这一带惨败的战报,十几个地方团吓得齐步后撤,一天之内狂奔近百里,罗卓英精心准备的“打完这仗就回家过春节”的“节前治安整肃”围剿计划,还没有开始就提前结束了......

此次胜利,对于浙南游击队来说,意义极其重大。

在中央红军的枪械支援到来前,浙南游击队最大的缺陷,就是枪械太少,子弹不足,部队实力过于弱小――全军上下可用机动兵力,也就是千余人。

遇上实力稍强的,营级别以上的白军据点,除非集中整个游击区的兵力,否则极难啃下。即使强行啃下,又要担心攻坚作战损失过大,事后得不偿失。

“一场损失稍大战役都输不起”,这就是粟裕的困境。

粟裕不是不知道聚集兵力打大歼灭战的意义,实在是本钱太小了,而对手在与红军的常年作战中,也总结出了不少经验:总是尽可能地以营、团级别为单位进行清剿行动。在遇上黄克前,这种营级别以上的白军,据村而守的据点,粟裕是不会轻易地发动攻坚作战的。

远在天水的李润石主席,根据黄克提供的史料,以及自己早年在井岗山游击战的经验,对于运送给南方红军的补给物资,很注重的一点,就是努力地增加迫击炮数量。

到黄克最后一次离开离延安前,正在初建的陕北兵工厂,暂时还不能生产迫击炮,一切的迫击炮的获得的手段,就是阎老西的太原造兵工厂。

靠着一手拿枪威胁,一手挥舞钞票诱惑,“要命又要钱”的阎老西,在“李润石给的实在太多了”的“痛苦”中,前后卖出了超过四十门七十五毫米口径的太原造迫击炮,更以接近清空库存的方式,卖掉上万发的迫击炮弹。

一口气送来三千发炮弹补充,平均一门炮配三百发炮弹,这就是主席让黄克送过来的支援。一夜之间,粟裕能动用的有效火炮支援力度,甚至比五反时的瑞金红军还要大。

除此之外,还有一千杆的辽13步枪和一百万发子弹。这批军火加上此次战役的缴获,粟裕就有足够的武器扩军,把第十师变为名副其实的第十师。

足够的火炮和炮弹,保证了第十师在未来的战斗中,可以轻易地拔除象刘家庄这般的,团营级别的保安队据点。春节后的罗卓英再发动围剿作战,如果他还抱着“五反”的经验,把地方保安团以“营、团”的级别搞“堡垒推进”,结果就是狂送人头的下场。

黄克此次送来的物资,因为一部分还要支援福建的红军,最后选择的大规模“卸货”地点,是在靠近福建的庆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