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年1月末~3月下旬

-------------------- 第198章常凯申的黄昏 --------------------(第1/2页)

夕阳西下,落日的背景下,望远镜里,一艘老式的运输船的烟囱喘着气,喷吞着黑烟,正由江南驶向江北,镜片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甲板系留的那辆坦克。

“那辆坦克是我们国家产的坦克吧?”

长江江阴段,大英帝国长江舰队舰舰坎普尔号巡洋舰上,舰队司令官梅登问身边的副手道。

“是的,是维克斯坦克。”

“看来常凯申把他的最后那点家底,全部都押到安徽了.......这下可麻烦了。”

梅登叹息着转过头,看向东南方向那个挂着太阳旗的真正“麻烦”――日本的势多号内河炮舰。

“现在,常凯申在长江以南已经没有多少兵了......”

梅登司令官意味深长地叹息着。

日本人战略意图,由北变南,英国人是最先感觉到的。

百灵庙战役后,上海租界区的英国人,立刻就注意到,日租界区的“日本浪人”和“武装警卫”,在两个月内就急剧增加。而在长江上游弋的日本军舰,也两个月内增加了足足九艘之多。

对于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英国人也不是睁眼瞎毫无作为,作出的反应,就是将数艘军舰从新加坡调到长江,增强长江舰队的实力。摆出支持常凯申保卫长江的政治姿态。日本人也是打着同样的理由增加兵力掩盖自己的真正目标。但是作为百年搅屎棍,日本人的那点小动作哪里瞒得过他们。在又惊又恐中,英国驻华大使贾德干爵士向唐宁街发了好几封求助电报,内容全是日本人极有可能在上海地区动手。

春节前,为了应付来自北方的压力,常凯申把手中几乎所有能用的机动部队,全部投入了安徽:陈诚的十八军,汤恩伯的13军,新建的71军和74军。其中71军以是第八十七师为基础扩编而成,军长王敬久。

到1937年1一月底,常凯申在安徽一口气囤积了近二十万的主力部队,外加十万的乱七八糟的地方保安团补充旅之类炮灰“杂碎”部队――相对河南、湖北超过五十万的红军主力,常凯申的这点“决战”兵力,实在不够看的。如今他们在安徽的战术,就是以“守为守”,三十万大军猬缩在淮南(寿春)、合肥、桐城、安庆,排了个一字长蛇阵,妄想拖延时间等候北方日军入关南下。

对于常凯申政权,英国人现在的态度已是割肉止损,重心全部放在支持广东的陈济棠身上。拉上日本人,加强长江舰队,封锁长江,就是他们目前针对中国的态度。虽然知道日本人对长江流域有心思,但是一战后就全面收缩的大英帝国,现在远东中国影响力已降得极低,能做的事也就只余下“搅屎”,加强长江舰队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极限了。

“现在的常凯申,在南京地区,只余下一万多人新建的新二军了,全是花架子部队,基本都是新兵,武器全是旧枪,就算是旧枪都无法足额装备。”

势多号炮舰上,日本驻华舰队的司令官长谷川清,以鄙夷的语气对身边的参谋道。

他兴奋地道。

“天大的好机会啊!”

去年十一月后,常凯申不断地把主力部队从江南调到江北,由此造成浙江地区防卫极度空虚,英、美、日三国全看在眼里。

长谷川清对旁听的势多号的舰长松本寿道:

“大本营该下决心了,最好的进攻中国的时机,就是红军和常凯申在安徽之地大火并之后,不管谁胜谁负,双方都会损失惨重。而这个时候淞沪一带根本就无兵无将,空虚至极,只需出动几千人就可以轻松拿下南京!”

这段时间,虽然日本人驻上海的派遣军一直在秘密增加兵力,但下面的部队,表面上十分地“老实”,实际上却是在等待最佳时机。

日本海军势力很清楚,淞沪现在极度空虚!

这段时间,上海租界的驻军已经在悄悄地串联,安徽战事一起,海军立刻就会跳过军部,直接“搞事”,再次独走。

“陆军的马粪们蠢得行军千里去打百灵庙结果抓到刺猬,我们高贵的海军可不会这么蠢。现在常凯申在长江以南,全是纸糊的部队!等他和红军火并之后,皇国大军就会来这里渔翁得利!”

----------

而对于常凯申来说,这年简直是没法过了。

快过年了,全国各路山头势力,除了直面日本人战争压力的宋哲元外,其他人都很开心,唯有常凯申最苦。

负责安徽防线的何应钦,一个劲地向他发电报,索要援军援。可是他常凯申现在哪里还能抽出闲余的兵力来?

南边的桂系和粤系,李宗仁和陈济棠这两个二五仔,在这个时候还在对他落井下石。当他把汤恩伯部十三军从皖南调到长江北去支援陈诚时,李宗仁和陈济棠还有二五仔陈潜,瞅准时机,三家联手,同时攻打江西。就连山东的韩复渠这个鼠辈,都叫嚷着“消灭常凯申卖国政权”的口号,在十二月时发兵南下,强占了苏北地区好几块地盘。

《常凯申有皖赣苏浙,四省不全》,1937年新年前,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