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在全国展开

-------------------- 第85章红色生命线 --------------------(第2/4页)

,立刻就会给他找到解决办法――原因无他,小黄克有高中(民国大学生)化学水平,而他背后的化学老妈林梅更是牛人!就算是林梅解决不了的那些化学理论和生产工艺上的问题,她身后还有一大堆的同行同学甚至导师相助!

七天的时间相处下来,范旭东有种感觉:自己过去几十年对化工的研究,全学到狗身上去了。

政治家和科学家打交道,往往是思维不对路,很难谈一快。但黄克这个学霸+化学老妈的相助,却直接让范旭东触 电了。

本来只想待三天就走的小黄克,硬是被范旭东热情地留在天津呆足了七天。离开时,这位范先生更是拉着他的手万分难舍,并一再表示,最多一个月后就会南下去上海找他,到时候和侯德榜一起,三人再聚一起好好谈谈。

离开时,黄克给范旭东的研究所直接捐助了五万美元,作为他研究经费。另外,黄克更免费向范旭东提供了链霉素,以治疗其初期肺结核病。民国时期,肺结核病是流行性的常见病。历史上范旭东就是因为肺结核在1945年去世。现在的他还处于早期,只要有药就不是问题。

而黄克唯一提出的要求,就是要他多收学生。七天的聚会里黄克也有意地提到了中日关系,未来几年日本人一定会入侵中国,北平与天津正处“前线”位置,极有可能在第一时间沦陷。

“人无近忧必有远虑!老范,你不能等到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的想搬迁搬家,那样是来不及的。”

和范旭东说出这段话时,黄克还把自己新完成的《菊与刀》的手抄本,推销给了范旭东,强迫他看了几章,而后更象神棍一般地暗示了日本未来半年里,其国内政局会有剧烈地震荡(226兵变),届时军国主义倾向会更加强烈。

最后,黄克向范旭东说明了自己正在西安建大学城的计划,并鼓动他提前将产业和研究所迁到那里。

“老范,我的提案,你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可以考虑。一年半后,我在西安的那处基地也建得差不多,到时候你一定要去看看。”

话说到这个份上,范旭东也完全听明白了。他虽然还没有想马上搬迁,却已经心动。同时他也答应他现在就去清华北大那边大规模地招收学生进入研究所进行“化工实习”,为未来的全面抗战作化工人材贮备。

离开的时候,小黄克给他留下了一本厚厚的“化工手册”手写版,其内容从土得不能再土的“土化工”,到高精尖的化工试验资料数据都有――后者自然是小黄克的老妈通过大黄克未来相助的结果,那一大堆珍贵的化学资料直把范旭东喜得有如捡到至宝一般。

送钱,送药,送“秘芨”,一连串组合拳下来,范旭东直接就把和黄克的“友谊关系”点满。,未来被黄克勾引,把产业事业转移到西安已不是问题。

而这段时间,和黄克一起来到天津的潘汉年,同样也没有闲着。他按上级的指示,在当地港口租下了一个码头仓库,这个仓库主要的功能,主要是接收外洋进口的粮食、轮胎、机床等物。但实际的目的,却是要通过这个码头,打开和码头管理人员的“人际关系”,弄清楚什么人可以收买,什么人需要争取,什么人需要处理掉,以便借助天津码头走私更加“敏感”的物资作准备。

1935年是美帝粮食丰产年,国内这儿,西北地区虽然灾害不断,但是东南江浙一带同样也是风调雨顺,所以国内的粮价极低,正适合大规模囤粮。从明年起,整个甘南和陕北,都会有一场大荒灾。而明年一整年,也是红军对外战事频频,需要四面连续出击,难以全力抗灾的一年。所以从九月起,红军方面就开始努力地向外购粮备灾。

黄克离开平津南下前,最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当地港口向洋人订购了大批的“洋米洋面”,然后以军粮的名义,通过铁路从北平发往西安。而在十月十日这一天,第一批在平津地区采购的棉衣与被褥,也通过军列发往西安。

这批棉衣与被褥基本都是旧货,确切地说,是张学良发动当地的关系网,从市面上向民间收购来的“二手棉衣棉被”,共总有两万多套。简单地消毒打包后,就以军用冬装的名义运去西安。

整个过程没有人怀疑,拿到这封情报的当地特务,都在暗中嘲笑东北军和张学良竟落魄至此,连军装都配不起,只好向民间收购旧衣替代。

实际上这些棉衣被褥都是为红军准备的――时间不等人,陕北甘南两地的红军,计划在十月底就要发动冬季攻势,哪里能等得及黄克这边慢慢地制造采购新衣。

十月初时,张学良离开北京,前往西安赴职并和杨虎城交接。互相接触之下,他立刻就发现,原来早在他之前,杨虎城也已和天水延安两地的红军勾勾搭搭,一直在暗作生意,双方更早就签下了互不侵犯的《汉中密约》。

而后杨虎城很热情地向张学良发出邀请,而早就从黄克这个“中间人”这儿得到各种暗示的张学良,稍稍考虑了一下就答应了。

而平津这边,一车一车的军粮、冬装被服,依旧在不停地通过军列往西安运。宋哲元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