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吃瓜

-------------------- 第118章薛岳的地狱 --------------------(第1/3页)

夜袭的红军,他们共有十二人,其中六人身上背着一具长筒状的事物,另外六人,手中拿着个木架子,以匍匐前进的方式,悄悄地潜到距离兵站外圈约一百二十米处后,其中六人迅速地将手中木架子放在地上,这些木架,造型独特,象个可折叠的小板凳,只是没有凳面,拉开后,而另外的六人,则以极快的速度将背上的长筒之物插入木架x状的缺口处里,而后六人拿着早就准备好的火石往长筒之物的底端引火口用力一磨,火光闪起。

几秒后......

“怦!怦!怦!”

“怦!怦!怦!”

连续六声的爆炸声响起,六颗黑呼呼的东西几乎同时从炮口射出,在空气中划出六道不同的轨迹飞向百多米外的兵站。

“轰!” “轰!” “轰!”

爆炸声次递响起,一发炮弹撞在兵营的围墙上,弹开后爆炸,一发射程不足,落在外面的地上,余下的四发,却先后在砸入兵站中,炸得一片人仰马翻。

“敌袭!”

一时间,整个兵站内一阵大乱,鸡飞狗跳,而这时候,袭击者已经扛着铁筒,提着x型木架,悄悄地撤退了。整个袭击过程,从架炮到发射,前后只有十几秒。望台上的守卫稍打个盹没注意,就被这些偷袭者贴近了摸了一把就跑。

刮民党军的所谓中央军也好,民团也罢,都没有在夜间敌情不明的情况下,离开驻守阵地主动出击的勇气。他们能做的就是在兵站里乱成一团,大叫敌袭。然后从长官到士兵,衣棠不整手忙脚乱地拿着枪,赶到围墙战壕处,枪口对外,胡乱地射击一通。

天亮的时候,守军检查伤亡,昨夜的炮击,共有六人身亡,二十多人受伤,至于昨夜偷袭的红军,那是一个都没有打到.....

习惯了山间游击作战的红军,进了秦岭山脉,简直就是游龙入大海,这里的战场实在太适合他们了。

他们以大散关作为后勤补给出发点,在秦岭大山里靠近汉中的地方,同样建立了许多个固定的前线补给点,

共有十几支游击部队在这陈仓道上轮流出击,进行轮战。根据情况需要,每次出战袭击时,通常是以排级为单位,一排两班,一班负责突袭,一班负责在后面接应。进行“麻雀”式袭扰作战,一次作战不求全歼,不恋战,咬一口,打一枪,发一轮炮就跑,直把薛岳在陈仓道的驻军骚扰得几乎发疯。

红军最初只是打打冷枪,但是随着十二月红军获得大批苏联援助的无缝钢管,制造出大量的“金粪炮”后,冷枪运动升级了成了夜晚摸上门来的冷炮运动。

黄克造的“金粪炮”,炮身加底座的重量,尽管他努力地减重,最后也有二十公斤重。其中底座支架的重量,占了一半。

而在实战中,从大散关出击的红军游击队,很快就摸索出了放弃底架支座的发射方式:一种方式,就是象后世的107火箭炮的土法发射法一般,带上小铲子,在发射地刨一个发射用的土坑发射道,定好角度,炮管放上去,摩擦点燃。

另一种方式,就是制造一种轻松的x型可折叠木架,作为掷弹筒的临时发射平台,一拉开,炮筒一插,固定,射手用手扶住炮身手动稳定射角,另一人用火石直接摩擦发射口突出的发射药点火。动作熟练的话,十秒内就可以完成架炮到发射的全过程。

和金属底盘相比,这种木支架重量轻,找个木匠就可以造,情况紧急时随手抛弃也不心痛。至于炮管射击角度调节――反正只打一发就走,可以人肉扶炮身微调。这炮本就不准,角度差不多就行。

黄克当初在上海上买下的孤儿院,原厂址是火柴厂,收购其厂房时,也买下了几百公斤的,用于制造火柴头的剩余化学原料。这些材料事后送给红军,红军在制造 引爆发射药的土雷管时,添了个火柴头引火装置,只要一擦就可以自动点燃。

打银川时,当时使用的还是水泥炮弹,填 充材料是普通的硝氨制的土炸药混和铁砂粪便。

而陈仓古道上的袭击战,因为得到了大量苏联提供的炸药的相助,现在填充的,却是部分tnt混和铁砂粪便――而这次用来袭击兵站的,却是刚造出不久的,第一批填充了炸药的铁壳爆破榴弹,威力极大。

随着攻击武器的升级,冷枪变冷炮,这种打一发就跑的游击袭扰战,时间久了,已经开始“积小痛为大痛”,逐渐地超过陈仓道上的刮民党军精神承受力。

薛岳最近头痛万分的,就是连着十天,几处兵站的守军,都传回了他们遭遇红军火炮的袭击消息。

不但晚上会被摸近开炮袭击,白天同样不好过,陈仓道多山,白天的在山道行军巡逻的部队,经常就遭遇从山头高处打来的一排“准头很差”的火炮的袭击。

据前线士兵反映,这帮共匪白天打的炮和晚上的不同。

晚上偷袭时,对方使用的炮弹威力惊人,声响巨大,而白天打的那些炮,却是用竹筒装的,威力不大,却奇臭无比,但最讨厌的是,受伤后处理不好,伤口很容易化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