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贴吧

-------------------- 第128章 常凯申的逆袭 --------------------(第1/3页)

黄克和艾琳娜在南京待了三天方才离开,这三天里除了应付南京官场,两人做的比较有意义的一件事,是替常凯申的秘书陈布雷戒了大烟瘾。而就在二人忙着应酬交际的时候,常凯申却在他们二人离京的前一天,带上部分侍从高官,乘机离开南京去了北方,他所去的地方是张家口,大概是准备在那儿建立“前指”,然后继续“微操”。

又过了一天,黄克二人方才驾机直飞天津。在天津黄克和老朋友范旭东、侯德榜又聚会了一天。从范旭东那儿,黄克拿到了一大批由他出面帮忙订购的化学药品。――这些化学药品,其实是制造西地那非的部分原材料。

这世界不乏各种高人,“降凤丸”那么好卖,无数人的眼睛都盯着,都想知道他的配方。所以在原料获得方面,黄克也是故布疑阵,有的原料是自己向不同国家订购,有的则是通过范旭东订取。为了给那些盯着他的人挖坑,小黄克按母亲给的配方,还故意多订了一些“没有用”的化学品――也不是没有用,只不过这些化学品可以用在别的地方。

现在在另一个时空,小黄克的母亲靠着大黄克的“钞能力”,已经把那个“饿得死老鼠”的物构所变成了他的后备技术军团。身为母亲的林梅比大黄克还关心小黄克在这个时空的命运,一直在绞尽脑汁地替他构思如何利用1935时空现有的资源,仗着超时代的知识制造出高价值的产品。

目前林梅正在做的一个研究项目,就是如何利用1935现有的材料技术,制造出锗晶体管,同时也在努力地收集相关的科技知识。

除此之外,黄克亲至天津的另一项任务,是过来接收一件刚刚从美国运到的商品――整整三百件,2.2倍的春田产的狙击瞄准镜!

2.2倍的狙击瞄准镜,是这个时期全世界最容易买到的,“量产型”瞄准镜。是有更好的,比如英、德、日都有4倍的产品出售,不过后者需要老技师手工制造,售价极高。2.2倍的春田瞄准镜,是唯一一款能大批量量产的。这三百具产品,是通过苏联的关系,由苏联向美国订购的,然后运送到天津来,再由黄克这边派人接收,三百具瞄准镜,一辆小货车就能直接装着运走了。

当时下的订单数量,是一千台,而更多预定的瞄准镜,目前还在生产线上。至于苏联自己的光学瞄准镜的制造水平还很一般,也属于手工制作性质,做不到大规模量产。(历史上苏联在二战时用的3.5倍瞄准镜,其实也是半手工产品。而且由于工艺的差距,当时苏式瞄准镜的镜面质量很差,真正进步要到二战结束后,把德国的整个蔡司厂给搬家后的事了。)

这批瞄准镜未来除了大量装备狙击手外,每一把苏式12.7毫米的坦克枪都会用上,他甚至会被装到机枪上。

黄克在天津住了一天,而后又和艾琳娜共乘一架飞机飞往西安,这条航线黄克来回走了好几次,现在已经很熟悉了。

无经无险地完成旅途后,飞机顺利在西安机场降落。乘车进入西安城内时,黄克再次感觉到了自己对这个时代的中国巨大的影响:一路上他看到了超过三十辆道奇卡车从身边驶过。

不久前黄克和张、杨二人商量好的,在西安周边城市,挖矿建工厂搞五小工业的计划,现在正在开始实行。有黄克给的地图资料,二人很轻易地就找到了矿脉。养不起太多人的张学良,在各军中精减了一批人员下来,赶进矿山。金银铜铁煤,几个有矿的地方,现在都在挖挖挖。进度最快的煤矿,已经发现了表层的矿脉。预备建设水泥厂地方,也已经开始建设厂房。为了未来运输方便,几个矿区周围也开始修路。

负责接人的张学思在路上对黄克道:

“我哥这边,动用了三万名退伍兵在修路,开矿,最多一个月,主要的道路就可以修得差不多。”

所谓的修路,其实也就是铺些石子,用滚石滚滚,滚压实压平地面,补上坑洞,着实算不了什么,但是总比从前用脚踩出来的路要好。

黄克一惊:“三万人?这么多?”

“不多,其实是太少了!”

张学思一解释,黄克马上就懂了。现在的东北军,实打实确实是有二十万人。但实际在册勉强能上战场的,也就16万人。余下的要么是家属,要么是夹带,要么是各种无法剪断关系进来的,全是九一八后的产物。张学良被黄克鼓动着与杨虎城合作,其实就是把这些人从东北军中剥离,下放到地方。

“没人闹事吗?”

“有!声势其实还不小,但被我哥和何叔几位强行压下去了。快过年了,这些人没钱,为了过个好年,大部分也只能听话地去干活――幸好有你给我们的东西一直能换出钱来,否则我们真不知道这个年要怎么过.....”

张学思叹息着,他嘴上说得好象很轻松,小黄克却见过国企崩溃前后的那些事,大致也猜得出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匪气十足的东北军,即使落魄如此,很多地方也依旧改不了土匪本性。

这还是丢了东北后,这帮人饥一顿饱一顿地撑了三四年,脾气也被磨掉了不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