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大唐之吾为世宗威皇帝

第214章 不想被吐槽(第1/2页)

就像李恪平叛河北,河北世家有聪明人一样,突厥人里同样不缺乏聪明人。

程知节的大军才刚到云州,阿史那伏英、阿史那宇以及大半个阿史德一姓的突厥人,就赶忙跑过来了。

相比较阿史那苏利那群脑子发热想复突厥汗国的,阿史那伏英这些人是很清楚李恪在辽东干了什么的。李恪当初平叛辽东,杀到了什么地步?

杀得靺鞨人为了防止孩子哭泣,就说大唐吴王来了。

靺鞨人的贵族几乎被杀绝了。

没被杀绝是因为总还是有人的脑子是清醒的。

就李恪对辽东叛乱的态度,阿史那伏英这些人一看到阿史那苏利他们发动叛乱顿时头皮发麻。为了活命,他们假意奉承阿史那苏利等人,还拍着胸脯说愿意为先锋,借机将族人什么的都带着一起南下。

当知道大唐派出了李勣、程知节、契苾何力三路大军平叛后,阿史那伏英等人一合计,就立即投奔程知节来了。

阿史那伏英等人的投奔,不仅打击了所谓突厥复国军的士气,还带来了他们的内部消息。

程知节大喜过望,这种知己知彼的感觉可真是爽啊。

但是,对于如何安置阿史那伏英等人,程知节却是犯了愁。因为这可不是两三千人这么简单,而是老幼妇孺,加起来足足有五万多人啊。

还好的是,自己这边还有一点后勤没到位,暂时还不用出发。

程知节迅速写好一封奏折,派快马往长安报讯。

很快,这封奏折就到了李恪的案头上。

李恪看了奏折后不知可否,只是宣布临时开个朝会。

很多官员都是有点懵的。

当然,不是说大唐没有临时朝会,而是李恪从登基以来,就没有开过临时朝会。

好一通鸡飞狗跳。

当李恪将程知节的奏章来出来后,大伙都有点傻眼,要知道,执失思力靠着一个漠南都督府保了三万多人,程知节兵才出云州,又投来了五万人,看样子,大唐在漠南还是很得人心吗!

这段时间因为突厥贵族叛乱有点精气神不振的朝堂,一下子就振奋了起来。

执失思力那里的突厥人好安排,继续在原地待着就行。可阿史那伏英这五万人……

大伙都有点发愁了。

安排到内地,五胡十六国殷鉴不远。继续放在漠南,大伙又都不放心了,万一又来个叛乱怎么办?

至于杀……

自古杀降不祥不说,况且,灭了突厥汗国,漠北又出来了个薛延陀。灭了薛延陀,又来了九姓铁勒。虽然打服了九姓铁勒,但朝臣们都明白,这些家伙是面服心不服,就等大唐衰弱时来咬上一口。

讨论了足足大半个时辰,都还没讨论出一个方案来。甚至有的朝臣因为吵得面红脖子粗,已经捋袖子打算用拳头好好交流了。

“编户齐民。”李恪突然开口道,“程务挺在河套挺缺人的,都送到他那儿去。对于阿史那伏英他们的封赏,吏部拿个章程出来。还有,这些归顺的人全部要赐姓,这件事交给礼部去办。

从今晚后,朕不希望再在大唐的土地上,听到什么胡人蛮人的称呼。在大唐的土地上,只有唐人!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皆是皇臣!”

说完这些,李恪就站起身,回后殿去了。

散朝了。

“以后的日子,不太好过啰。”岑文本看着身边的杨虞和狄仁杰,笑着道,“不过,不好过的是你们,老夫已经老了,身体也不太好了,再干个三五年,就要告老还乡了。”

“是啊,真的忙。”杨虞感叹道,“大都督府——都督府——折冲府一摊子事还没完全整利索,就又开始改革科举和大兴学堂。中间,还夹杂着修缮郑国渠,修缮长安到陇西的官道,拓宽长安到洛阳的官道。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些搞完,就是修缮运河北道。阁老,某都可以想象,接下来几年该是有多忙。”

“你们没有注意陛下的话语吗?”狄仁杰道,“大唐的土地上,只有唐人。阁老、杨相,别跟小子说,你们两位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杨虞冷笑了一声道:“早该如此了。”

很快,一封诏书就送去了云州。

当然,诏书里不会说什么编户齐民的事情,而是传诏阿史那伏英等一系列心怀大唐的贵族前往长安受赏。

这些一路上可以说死里逃生的突厥贵族顿时大喜,对着前来宣诏的程知节叩谢不已,然后送上了一堆的金银以及珍贵毛皮表示感谢。

程知节笑眯眯收下了这群突厥贵族的谢礼,心里头也是松了一口气,可算是将这些麻烦人给送走了。

当然,李恪发出的不止这一封诏书,准确来说,是四封诏书。除了这封传诏这些心向大唐的突厥贵族去长安受赏的诏书外,还有三封一模一样的诏书,可以说是三路元帅人手一封。

诏书的内容也很简单,那就是唐军平灭这些旧突厥贵族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