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机密(马天宇、韩东君主演)

第40章 暗涌(1)(第2/3页)

生疑窦,难以信交。是以当日董承作乱之时,西军入城深入腹心,许都阖城皆在张君侯一掌之中。可他平定祸乱之后,敛兵掩旗,自引军退去,世人方知君侯忠义。”

荀彧、郭嘉同时颔首。西兵入城,绝对是一次极为大胆的操作。谁也没料到,与曹公血海深仇的张绣居然反正,杀了董承一个措手不及,而且放着近在咫尺的司空府不入,乖乖退出城去。一直到那时,荀彧才算是对张、贾二人真正放心。“所以我一直对张君侯说,先有大疑,始有大信。”贾诩说到这里,把声音略提高了些,“张君侯能如此,别人亦能。”曹仁疑道:“你的意思是……陛下不是真的要去官渡,而是在政治上做个姿态,打算借此取信曹公?”“调皮的小孩子闯了祸,总会试图表现得很乖巧,免受责罚。”贾诩的话从来不肯说得直白,拐弯抹角,躲躲闪闪,但偏偏在座的人都听懂了。董承之乱被荀彧控制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雒阳群臣没有遭到大清洗,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天子参与了这件事——但这不代表曹公对天子没有想法。董承之乱后,借住在司空府的皇帝一定惶惶不可终日,不知曹公的愤怒何时以何种方式落下来。

所以皇帝只得主动示好,打出“御驾亲征”的旗号。这样一来,汉室将与袁氏彻底决裂,让后者在名义上变成叛军,必会让其军心沮丧,人心浮动,袁绍也必痛恨汉室。

这是汉室向曹氏缴纳的一份投名状,表明无意北向。唯有如此,曹公才会真正相信汉室已屈服。

这时荀彧开口了:“纵然天子有此一想,曹公也未必会应允此事。”

“答应不答应,又有什么相干?重要的是,让曹公体察到陛下这份体恤之心,也就够了。”贾诩淡淡说道。他轻轻咳了几声,把视线转向郭嘉,“再者说,曹公当真不会应允吗?”

若论臂助,荀彧是曹公的肱股重臣;但若论心腹,谁也不如郭嘉了解曹公更多。郭嘉听到贾诩发问,纤细的手指伸进乱发里抓了一抓,眼睛闪亮:“贾公为何有此一问?”贾诩没有回答,反而突然又把话题扯远:“袁绍军中,必有见过陛下天颜之人吧?”

“可着实有不少人。”也只有郭嘉能跟上他飘忽不定的思路。

“袁氏四世三公,世代皆食汉禄。若他们能有机会觐见陛下,奉忠输诚,也是一桩美事啊。”

贾诩没再继续说什么,重新把双肩垂下去,把双眼藏在层层叠叠的皱纹里,几乎看不清到底是睁着还是闭着。郭嘉听到这话,先是哈哈大笑,随即笑容一敛,手指着老人的鼻子道:“你这个家伙,真的是太危险了。”贾诩不置可否,跪坐在原地宛若一尊翁仲。汉室与曹操的不合,尽人皆知。如果天子通过某种渠道告诉袁绍,汉室愿为内应对抗曹操,并且亲身在官渡露面,袁绍必会笃信不疑。接下来曹氏可以运用的谋略,可就有太多选择了。

用“当今天子”玩诈降,也难怪郭嘉会说贾诩太过危险。

荀彧的脸色却有些沉重:“奉孝、文和,此事有些太过凶险,我以为不妥。”郭嘉摆摆手道:“倒也不急于一时,待我到了北方,与主公商议便是——若是主公首肯,贾公你可不要袖手旁观哪。”

贾诩徐徐拂了拂袖子:“张君侯也在军中,我自然要看顾他。”

这三个人讲话如同打哑谜一般,把曹仁听得一头雾水,急得插嘴道:“你们三个到底在说什么?一会儿袁绍,一会儿我大哥,一会儿又转到张绣那里了,咱们不是在说陛下吗?”

三个人都看着曹仁,似笑非笑。曹仁也不是蠢货,细细琢磨了一番,不禁瞪圆了眼睛:“你们……真的打算搞什么御驾亲征啊?”

“不,不会有什么御驾亲征,陛下会一直留在许都。”郭嘉狡黠地摩挲着下巴。荀彧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暗自叹了口气,曹公这次对袁绍开战本就是一次豪赌,郭嘉不会介意再下一注大的在上头。

可是,贾诩为什么要从中推动呢?他的目的又是什么?荀彧转过头去注视贾诩,发现那个人身上永远笼罩着一层薄雾,从未让人看清过。

贾诩似乎觉察到了荀彧的担心,再度睁开双眼,慢吞吞道:“荀令君,在下正好还有一事相求。”荀彧问他何事,贾诩说,“可还记得司徒王允吗?”

司徒王允,这个人荀彧怎么会不记得。在董卓祸乱朝野、群雄束手无策之时,这位汉室忠臣一手筹划,劝诱吕布,诛杀董卓,几乎凭一己之力把整个汉室扶起来。可惜后来王允不懂安抚之道,为群龙无首的西凉军所杀。至此朝廷倾覆,当今天子不得不开始了尊严丧尽的流亡生涯。

讽刺的是,一手造成这一局面的,正是眼前这位贾诩。他一言劝回了本欲逃回家乡的西凉将领们,反攻长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贾诩才是杀害王允的主谋。

他这时候突然提起王允的名字,让荀彧和郭嘉都心生警惕。

贾诩道:“当日李傕、郭汜攻入长安,我阻拦不及,结果王司徒和三个儿子以及宗族十余人惨遭戕害,至今思之,仍旧痛悔不已。前一阵我无意中访到,王司徒有个哥哥,膝下有二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