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 第233章我们红军最强大 --------------------(第2/4页)

仗打到这个地步,从军部到稻叶四郎,其实都看明白了。

但是,没有人愿意拍下这个板,没有人愿意下达“放弃第五师团的指示”。

从五月一日晚到五月二日凌晨,已经超过三十六小时没睡的稻叶四郎,不断地向东京军部发去电报,告知自己的困境:有几十万敌军正在向他和第一师团的部队合拢包抄过来,再不走就沦落到和第五师团一样的命运。

但是东京军部那边,该死的军部上层象死人一般,仍然要他坚决前进,拯救第五师团,不许他撤退。

在那些地图作业的昭和参谋王八蛋眼中,他的部队离被围的第五师团,现在只有六华里远。如果是白天,站在高点的地方都能看到对面了。在那帮地图作业的陆军马粪们看来,你稻叶四郎的部队只要再努力一点,咬咬牙,冲过去,就能救出第五师团一部。

上面隐晦的回电文表示,只要你救出面前的这部分日军,就算完成任务,可以北退和第三师团会合。

稻叶四郎当然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奇葩的指示,这是为了军部和天皇的“面子”。救出几千号人,传出去只是“大破”而不是“全”这么丢人......在这个可怕的晚上,稻叶四郎得到的唯一好消息,是第23师团也已到达唐山,即日南下。

开始时,稻叶四郎,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他的部队拼上一切攻了一夜,仍然无法打穿面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凌晨四点,对面包围圈方向,传来可怕的冲锋号声,。前线正和东北军厮杀的日军回报,对手再次出动了坦克,而后是连续的,亮透半个天空的爆炸闪光,到了凌晨四点半,第六师团与残军的电报联系突然中断了......

联系中断前第五师团,最后的电文是:你们不会过来救我们了吗?

西面的天空,无数的彩色信号弹同时在空中升起,一夜之间几乎愁白了头的稻叶四郎,在这一刻终于醒悟过来。

“撤退する!撤退する!”

――――――――――――――

五月二日,凌晨五点,太阳从东面的地平线上,露出了一点头皮。

四十八辆t26坦克,十二辆t60坦克,三十六辆t27坦克,二十三辆6,组成的装甲集群,在吸收了一夜的露水后,正整装待发。

每辆坦克身上,都加挂着的三到四名“飞骑兵”,他们用特制勾带把自己挂在坦克的挂栏上。这种坦克架步兵的战术,在冲锋时很危险,但却是步兵伴随坦克作战“最佳”手段。

坦克集群背后,有四十多辆装甲汽车,十四辆的装甲运兵车,四十多辆的卡车。他们将跟在坦克后一起冲锋。

发动机已经预热完毕,只等最后的那辆ba-6(k)型装甲车上的指挥官克拉夫琴科一声令下,就会大声咆哮着向前冲锋。

通州战役打到第三天,红军确实已是经强弩之末,在集中了林虎三\徐子敬手中所中有的装甲力量后,克拉夫琴科勉强拼出了一个装甲旅的部队。

但这也就够了,因为他的对手不过半斤八两,情况是更糟糕。

克拉夫琴科手中的这个七拼八凑的装甲旅,露在外面的坦克手,有一半高鼻深目,明显不是中国人的模样――他们都是跟着克拉夫琴科一起来中国,支持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华坦克兵。

五点十五分,随着太阳东边露出眉眼,天色微亮,站在装甲指挥车上的克拉夫琴科上校向前一挥手!

“呜啦!”

通讯频道里传来腔调五花八门的俄语呐喊,上百辆坦克装甲车同时发动,组成无坚不摧的洪流,一起向前冲击。

洪流移动的同时,攻击地出发地这儿的大嗽叭,响起了俄罗斯风味的歌声。

“红军战士迈开步向前进,

响应号召我们去斗争。

从英国沿海到西伯利亚,

嘿世界上红军最强大。

红军的战士们,把刺刀擦亮,

要紧紧握住手中枪。

我们都应当越战越顽强,

和敌人决死在疆场。”

坦克里,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的坦克手,都哼着同一首歌,驾驶着坦克向前冲锋。

后方的指挥车上,克拉夫琴科转过头,看了一眼身边的“外国友人”,问道:“密特郎中校,我要冲锋了!”

“嗯,一起走吧!”

装甲车轰隆启动。

这位密特郎中校是法国人,是天津租界的法国武官,克拉夫琴科应斯大林的指示,热情地“邀请”法国人实地“观战”,亲身感受一下装甲集群突击的波澜壮阔!当这只支装甲旅突击的时候,安排在附近的苏联摄影师们,也将这壮阔的一幕拍了下来。

此次远东战役,所有和装甲兵有关的战斗文献,经验总结,事后他都会派人给英国、法国送去一份。

斯大林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在未来给德国找麻烦的机会.....

第五师团此时已接近完全覆灭,来援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