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到2020年是多少年

-------------------- 第239章互相为师 --------------------(第1/2页)

五月的清早,太阳刚出来。地里,刚种下不久的苞米和高粱,吸饱了露水,正迎着朝阳茁壮成长。道旁村落里,做早饭的淡青色的柴烟,正从土黄屋,也算是不小的一笔收益。

战争打赢了,守住战场,许多损失都有办法补回。打输了,丢光一切,就什么都没有。通州战役结束后,红军手中拥有的各型火炮数量就猛增了不少。战后经过抢修和回收,真正永久性不可修复损失的坦克,其实只有二十余辆,反而因为 缴获修复了大量日军的豆坦克,坦克的总数量反而微增了一些。

两人所乘的车上,并不只有他们,车上还跟着数名警卫战士负责安全。车子从通州开出时,这些战士坐在摇晃的车上,正翻看着识字贴习字。他们翻看的识字贴是用普通的草纸制成,纸质很低劣,巴掌大的一张纸上只写了几个大字。一册有十几张纸,战士们记下后,有时大解时就把纸撕下用了......

黄克看着这一幕,问道:“北一辉君,看过三国吗?”

“当然读过。”

黄克所说的三国,当然是指《三国演义》。

“你知道三国时,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区别吗?”

北一辉想了想,答道:“我看三国时,前期、中期给我的感觉,是英雄满地,但诸葛丞相死后,英雄却是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英雄会越来越少?”

北一辉想了想,反问道:“你是说罗贯中的小说还是真实的三国?”

“都差不多,我觉得答案是一样的.....”

“......”

北一辉愣了愣,一下子被黄克问住了。不过他也是机敏之人,静思了二十多秒后,突然想到当初和黄克会面时,黄克对他说过的:满清灭亡时,人死得太少的惊天言论。

“人死得太多了!”

北一辉叹气道。

黄克点头道:“没错,是人死太多了。所谓的英雄豪杰,在太平盛世时通常只是比较聪明的“普通人”。但是聪明人的诞生,其实是讲机率的。学校里,一百个学生中,能称之为聪明头脑好的,其实不过十来个,能称为意志坚定,吃得了苦很坚韧的,数量同样极少。聪明,或者坚韧,有其一,这就是人材。二者兼有,就是人中豪杰。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混饭吃的普通人,平庸人,他们既不聪明,也不坚韧。更多的时候,很多人却都是要用鞭子抽打才会前进的――平庸的懒人。”

黄克说到这里时,北一辉突然理解了李润石主席为何说黄克“精英主义思想”太过严重,是个“聪明而傲慢”的人。

“你好象离题了题。”

北一辉帮黄克把差点歪了的楼拉了回来。

“三国前期人材辈出,那是因为十常侍和董卓之乱前,整个大汉人口依旧是在巅峰,大量的因为门阀压制而不得志的英杰人材,在乱世之中得到了发挥自我才华的舞台――这就是乱世出英雄之说。因为乱世只讲能力,不讲出身。没有能力,出身再好,在三国这般养蛊的乱世,最后也不过是如袁术、袁绍一般,成为他人口中的鱼肉。”

北一辉已悟到了后面的答案:“三国中后期,值得青史留名的英雄英杰,越来越少了。原因就是人少了――十不存一!”

“不光是人变少了,因为常年战乱,各地书院学堂大量被毁。再天才如牛顿,爱因斯坦,如果没人教育,也只是一个放牛娃。自然也影响了中后期英杰英材的诞生率。看三国演义,前期时,关张赵马黄,关张赵出自民间,类似他们这样的平民英雄,满地皆是。到了中后期,那些所谓的名将,哪一个不是世家子弟后代?”

北一辉仔细想了想,一拍大腿,点头称道:“果然如此。”

他把目光看向了随车正在习字的警卫,叹息道:“我曾听说李润石主席未上过一天军校,一切军事知识皆是三国水浒中习得......我也读过三国,却未曾读出如此多的道理。读书却未读懂,真是羞愧羞愧。”

其实黄克也没有从三国演义中读出上面所说的道理,他纯是因为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读到了大量后人总结出来的精髓,不需要象主席那样,一本本地去悟,可以直接“抄”答案。他在外人眼中的“聪明天才”,相当高的比例,就是因为他接受的知识范围范畴之广,甚至可以说远胜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哪怕是遇上暂时不解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另一个自己相助,上网广发英雄贴,向三山五岳的英雄豪杰寻求相助。

北一辉想向李润石主席学习,李润石却叫他跟着黄克走,一半是让他向黄克传授自己的人生感悟,另一半,却是黄克在看日本的问题上,很多时候甚至比李润石本人还要透彻――原因很简单,这个时期的主席,研究日本也才刚刚开始,并不象黄克那般,知道一大堆日本的各种历史典故和史实。即使天才如他,也是需要时间和机会去积累知识和讯息材料的。在这一点上,黄克有未来自己的相助,又有无数网上健盘侠反贼为辅,他的背后可是有成百上千个键盘侠妖孽在替他查资料和出谋划策。